音乐从文件到耳朵经过这些步骤: 加粗的部分是能手动调整的设置
音乐本身的"音质":
采样 (音源本身细节不够, 比如电子乐采样等)
录制 (麦克风是否足够灵敏 - 信噪比, 是否带来频响上的失真 - 频响)
后期 (混音是否让各个频段足够可闻, 且没有音量拉满造成削波, 以及成品的采样率)
解码传输过程中的"音质":
解码: 手机端重采样/升频的算法是否合理 (软件设置)
解码: DAC本身的信噪比
解码: 是否经过系统重采样 (比如安卓 / windows默认设置会经过重采样)
输出: 是否指定了最高采样率
不用特殊软件的话, 安卓/苹果一般都会限制到48khz
很多dac通常都需要手动设置才能使用最高采样率 (etc. 384khz)
以上各点都会影响音频文件的信噪比
重放过程中的"音质":
佩戴 (“耳道耦合”)
绕耳耳机: 绕耳不合适的话会把重量加在耳朵上, 导致耳塞不闭合漏音
硅胶耳套: 大小不合适, 太大火太小都会无法闭合造成漏音
佩戴太浅/不直会在耳道里产生更多反射
音量
- 人耳对响度的感知并不是线性关系, 音量越小不同频段的听感(perceived loudness)差距越大, 抵消了耳机本身的特点